32. 一个较为郁闷的改动 阿紫版主发起了“征集一句话装修经验”的好活动,我也凑合着参加了,其中有一条我的总结是这样的——装修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前计划得再周密也不可避免遇到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并努力调整、变化。 今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句经验总结。 前面说过的,有关平面布置的设计弄了大半年,其中也包含了吊顶的设计,但吊顶主要是设计师的想法,最终获得喜漾漾认可的。 我们自认为是设计得很仔细了的,都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小的改动和调整,但是,在餐厅吊顶的环节还是出了个较大的问题。 先来看看最初的吊顶设计图:
图中框住的就是餐厅,记性好的应该记得,我选的家具有楷模的圆贝餐桌,直径1300mm,所以设计师对应的设计了一个圆形吊顶。大家看不清楚数据,我解释一下。外圈半径930mm,内圈半径740mm。外圈就是在平面吊顶上弄一圈60mm宽、20mm厚的圆线条,外圈与内圈之间是原房顶,视觉上就是300mm深的槽,里面藏有灯带,内圈比平面吊顶略高20mm,下装吊灯。不知道描述清楚没有,总之是两个很大的圆圈圈,从上至下罩住桌子。 我喜欢这样的设计。 可是悲剧来了。 话要从风管机说起。。。 最初我是想装五台格力风管机,客餐厅这两台用A系列的,卧室三台用超薄的C系列的。设计师基于这五台机器的尺寸出了设计图。有一个支持设计图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格力内机的铜管接口在面朝出风口的左侧。 就在即将安装的时候,我发现格力A系列的吊顶至少要350mm,这样整个客餐厅就会非常压抑了,所以临时决定更换两台松下的风管机,因为松下的吊顶280mm就行,这70mm非常非常重要啊。 因为这个决定非常突然,所以也没和设计师沟通了,更没考虑其他什么问题,就直接让松下和格力的师傅同一天来安装了,具体安装的位置都以图纸为准——毕竟这位置都是精心设计的嘛。 顺便说一句,茄子家的格力派来了两兄弟,两个人闷头做事,到傍晚七点多顺利将三台空调装好,因我没在现场,整个安装过程得到了监理岳父大人的高度评价。松下公司派来了三个小伙子,忙到晚上八点也没装完两台机器,等到第二天上午又花了两三个小时才弄完。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因为松下内机的铜管接口在面朝出风口的右侧!!! 看图吧,如果都装格力的机器,那么铜管的走向是这样的:
这样当然可以保证完成我餐厅的吊顶,但也是非常精准不能有偏差的。可是客餐厅换成松下后,铜管的走向就变成这样了:
显然,餐厅这台机器的铜管占据了圆形吊顶的位置,原先设计的吊顶无法实现了。 看看主卧室和儿童房的格力内机,蓝圈标注了铜管接口:
再来看看餐厅这台松下的铜管接口:
换到背面再看一看:
从下往上看看到底是多大的影响:
没办法,只能修改设计了! 吊顶我是外行,这得靠设计师。吕双双同学看了现场以后,提出两个方案,第一是移机,把内机移到足够完成原设计的位置。可是这个设计被岳父和喜漾漾同学否定了,他俩在现场看着安装的,深知非常麻烦,不单单是内机位置的移动,铜管要剪短,接口要重新接,已经试过机器感觉效果很好怕移动后对效果有影响,所以他们坚决不同意移机。那吕双双同学就只有实现第二种方案了,修改吊顶设计——将大圆变成小圆,将小圆内嵌变成小圆外凸。 看看木工刘师傅在吊顶上画出的两个圆,好小啊:
整个吊顶的实现过程比较麻烦的,我只拍到了前期准备素材的阶段,就是上两篇在交待木工的时候曝过光的,那些个圆洞洞圆板板都是做这个吊顶剩下的材料。 最终完成的结果是这样的:
大圆的半径数据我不记得了,好像就只有500mm的样子,小圆就更小了,灯带也取消了,将来就只用一个吊灯算了。远远的再看看吧:
尽管刘师傅手艺出色,做得十分精致。但因为尺寸的问题,这样看确实很一般,不够大气。 这就是我的郁闷的改动之旅。 但是喜漾漾同学是闲不住的,她通过对这个吊顶的装饰和配饰,实现了效果的升华。这个,就真要将来毕业照时才看得到了哦,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