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01-01 14: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现在中小学读书不要钱的误区(国家免学杂费)
-----转贴
目前许多人都走入了现在中小学读书不要钱的误区,纷纷来电话了解情况,并表示现在学生读书不要钱了,国家全部减免了,没有继续资助贫困学生的必要,事实上情况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现在读书并不是不花钱的。读书还是要钱的,国家免学杂费并不表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读书就不花钱了。
我看到一个中学的收费收据,上面确实没有收学费和书本费,但还是收了杂费180元、课本费155元、作业本费20元、信息教育费40元,合计395元,另外学校还指定到书店购买练习册需要124元。就是说这个学生在中学读书一年仍然需要500多元。
国家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不收学杂费的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贫困学生上学的部分困难,从学校实际收费情况来看,还有课本费、保险费、信息教育费、住校费、班费、生活费、作业本费等等收费项目。因此,贫困生上学不用缴纳一份钱学费的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只能说现在是少交,不是不交。特别是现在的高中阶段的学费高的可怕,一个在县高中读书的学生,一学期就的交1600多的费用(不算生活费和购买学习资料),一年需要3200多元。读农村贫困孩子读高中就是天价,如果读大学就简直不敢想了。
参加过到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去调查走访的志愿者都非常清楚,这些开支对人平年收入不到1000元的家庭来说,负担是非常沉重的,我们就经常看到贫困孩子在学校读书时,家里贫穷的没有1元钱给她吃午饭,只能在旁边哭的情况。
在助学走访活动中调查了解到,虽然“两免一补”政策已经在逐步落实当中,但在基层实际执行的时候是平均主义,因为这是政策性政府资金,基层不愿意为政策性资金承担风险,都是按政策的指导意见(即每生大约多少钱)来按名额分配金额。学校里得到多少钱,就按政策指导的免除金额得到人数,根据人数及学校本身接受的其它资源具体到学生。结果是:在名额范围内的学生得到的补助是一样的,并不因为贫困程度的差异而得到的补助有区别。按政策指导的金额,只是原来本已经收得很低的十元到二十五元,生活补助免除,数量和范围都有限,比如生活补助部分只有办有食堂、有寄宿制的学校才有生活补助。
更具体的说,大部分人得到免费课本,小部分人得到杂费免除,很小部分的人得到生活补助。(注意,还需要支付少量的,非指定课本的教材费,教辅材料、统一购买的文具作业本费,生活补助每生每周五元十元之外的不足部分)
我们资助的贫困学生,基本都来自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高寒山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缺乏水田,只能种植玉米、红薯等粗粮维持生活,多数家庭连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家庭生活极为困难,所以支付子女的生活学习费仍面临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大多数学生每周十多元钱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有的学生带着熟玉米、土豆等上学当作中午饭;有的在饭中拌入杂粮作为主食;有的仅在食堂打一份饭,而不吃菜……这些现象还普遍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