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04-29 16: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高清知识普及之扫盲帖
引用第54楼六菱电于2010-04-29 14:43发表的 高清知识普及之扫盲帖 :
1.REMUX:提取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无损封装,TS/AVI视频部分不重编码,音频一般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
2.VC1/H264toMPEG2: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在保证画质前提下造福广大机器低端配置的高清发烧友,音频部分一般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
3.**IP-1080p: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编码形式采用X264/VC1,容量一般为DVD9(8128M)和DVD5(4470M)的组合倍数,音频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中提取的音轨和重编码音轨;视频分辨率一般采用1920X1080或者1920X800;
4.**IP-720p: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编码形式采用X264/VC1/DivX,容量一般为DVD9(8128M)和DVD5(4470M)的组合倍数,音频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中提取的音轨和重编码音轨;视频分辨率一般采用1280X720/688/544/536/528等;
5.**E-480p:对原版Blu-ray和HDDVD或者其他高清视频进行重编码,编码形式采用X264,容量一般为DVD5(4470M)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音频采用AAC 5.1或者AC3 5.1;视频分辨率一般采用848X480/360/352 等;
.......
首先,欢迎老六也加入高清普及阵营啊!
然后,我仔细看了一下老六的文章,感觉老六上面的文章应该来自百度吧?看来,百度上的东西的确是不可全信,像上面就的确是太多错误了。如果我不指出一下,容易误导大家喔。所以,老六,咱就不客气了,如有得罪,请多多 包涵一下。
错误一:
1.REMUX:提取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无损封装,TS/AVI视频部分不重编码,音频一般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
分析:remux的含义,hddvd已退出市场就不说了,但blue-ray本来就是有损的。这里无损的提法不太妥当,只能说remux是从blue-ray重新提取出原始的视频、音频数据,然后再重新把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封装起来。在这个remux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加入其它音轨或字幕等。 (就像把饭从一个碗倒到另一个碗,饭(视编码数据)本身不会有改变,只是容器变了,当然还可以从其它地方夹菜(音轨、字幕),最后再端到你面前。)
另外"TS/AVI视频部分不重编码"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ts/avi是封装格式,根本不是视频编码格式,更加不存在什么重编码了。
错误二:
2.VC1/H264toMPEG2: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在保证画质前提下造福广大机器低端配置的高清发烧友,音频部分一般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
分析:vc1、h264和mpeg2 是蓝光原盘所采用的视频原始编码,不是重编码,画质部份和蓝光原盘是一模一样的。
其中vc1是微软拥有的编码标准,h.264都是mpeg4标准一部份,mpeg2是蓝光刚出现时(dvd的编码就是mpeg2),sony声称唯一支持的编码格式,但随着h.264和vc1这些更优秀的编码标准的出现并普及,sony后来也声称支持h.264和vc1,现在蓝光原盘中用的最多的就是h.264编码。
后面那几点 .**IP。我估计老六说的是HDRIP吧。
hdrip是用x264(最常见)、divx/xvid来重编码不错,但不会用vc1来重编码。
重编码的目的,老六说得也很正确,就是为了减少容量,当然画质也会下降。
另外最后说的 **e-480p,就不能说是高清,更不需要从蓝光中提取视频数据。
呵呵。普及高清,从我做起,老六,咱一起努力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