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11 1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后冠服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服礼服。燕居则常服。
礼服(翟衣)
凤冠:会典载以九龙四凤冠,按明皇后翟衣画像及定陵所出土实物,龙凤数量及组合各所不同,今按实物画九龙九凤冠。凤冠以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金龙、点翠凤、珠花、翠云、珍珠等。冠用三博鬓。
翟衣:深青,织翟文十有二等(凡一百四十八对),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织金云龙文。
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衣色,织翟为章三等,间以小轮花四。以緅为领缘,织金云龙文。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黄绮约其下。别以黄袋韬之。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大带:表裏俱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龙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并青绮副带一。
绶:五采--黄、赤、白、缥、绿、纁质。间施二玉环,皆织成。小绶三色同大绶。
玉佩二,有小绶五采以副之。
青袜舄。
常服(大衫霞帔)
凤冠: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大衫霞帔:衫--黄色,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后身长于前身,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
霞帔--并列两条,尖端缝合,垂在身前,挂坠子,平端收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形兜子内。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饰以珠。用玉坠子,瑑龙文。
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饰以珠。
四襈袄子(即褙子): 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
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余或青或绿。
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采色云龙文。
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玉花采结绶、红线罗系带一、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
青袜舄,与翟衣内制同。
常服襦裙
为明代自宫廷至民间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女装款式,上身为短襦(袄子、夹衣),下身以马面裙为主,饰有裙襕,初期上衣多为交领,并有白色护领,后期多用立领等,袖为弧形琵琶袖,袖口收窄,或有白袖缘。衣在裙外,短则及腰,长乃至膝,直至清代汉族妇女仍延续此穿法,并影响到朝鲜等属国,最终形成今日韩服。
戴金丝(髟狄)髻,上插挑心、昆虫簪等,前有箍子及垂珠围髻,顶插顶簪,后用半弧形分心,两鬓插云型掩鬓,全套构成明代自上而下最普遍、最重要的女性头面,为女子日常必戴的假发冠。
关于(髟狄)[dí]髻,和男子网巾一样是明代的一个显著的服饰特征,目前只在京剧的老旦扮相中有遗存痕迹,其它只能在传世的一些明代人物容像中看见,出土实物虽多,但没有作为整套头面复原展示,总是分散的标明为XX簪,且命名错误混乱。明代及清初小说大都有涉及(髟狄)髻的描写。
《西游记》:“却说八戒跳下山,寻着一条小路,依路前行,有五六里远近,忽见二个女怪,在那井上打水。他怎么认得是两个女怪?见他头上戴一顶一尺二三寸高的篾丝(髟狄)髻,甚不时兴。”
《金瓶梅》:“又拿出一顶金丝(髟狄)髻,重九两。因问西门庆:‘上房他大娘众人,有这(髟狄)髻没有?'西门庆道:'他们银丝(髟狄)髻倒有两三顶,只没编这(髟狄)髻。”
《红楼梦》:“(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可以去百度搜索相关文献: 扬之水《明代头面》 孙机《明代的束发冠、荻髻与头面》 《潘金莲的发型》之明代妇女妆容发型
百子衣(夹衣)
衣:定陵出土孝靖皇后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方领,对开襟,用金纽子五,前后襟及两袖以金线绣龙九,全衣绣百子图,其间缀以金锭、银锭、方胜、古钱、宝珠、犀角、珊瑚、如意等杂宝图案,以及由桃花、月季、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组成的春、夏、秋、冬四季景。
裙:马面裙,用裙襕二,绣行龙及海水。
冠:黑纱尖棕帽,为(髟狄)髻演变而来,有顶簪、箍子、簪、钗等。
比甲
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出土,形制与罩甲相近。清代以此制为皇后朝褂子。
衣:外用无袖方领对襟比甲,胸、背及各边饰升龙纹,如意纹串边,祥云填空,下幅加海水江涯、子孙龙纹。内为宝相花对襟立领夹衣。俱用金纽子。
裙:马面襕裙
冠:棕帽。
作者插话:
明末时期服饰除了定陵之外,其他墓葬出土衣物也很丰富,另外当时的容像也保存较多,普遍使用立领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交领也仍然在使用中。明代仕女画所表现的多为古风也是很显然的,其中仇英、唐寅等著名画家曾大量临摹宋代以及之前的古画,并且仿照《宫中图卷》等作了一系列创作,比如仇英《汉宫春晓图》里面就出现大量高腰襦裙和飘逸的帔帛,曾一度被认为是明代宫廷场景。另外明代绘画存世相当丰富,其中很多仕女画形象更多的表现一种“穿越”,且题材多是前代的,是一种自由创作,另外除了人物容像之外,明代社会生活题材的写实主义绘画也是相当多,不仅一些大题材的画卷,寺庙内的水陆壁画、明刻本的插图都大量反映明代中下层社会生活,其中的服饰都能与当时文字记录和制度对应,所以判断绘画内容的历史真实性是很容易的,但前提是必须接触大量的绘画作品,而目前中国的藏品都没有数字化,即使出版也不是大众买得起的,所以只有那些著名的、名家的仕女画影响最广泛,而那些刻本插图、写实容像很难为人们所了解,所以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明代服饰的误解,以至于看到文字描写和制度记载都完全不能理解,所以导致影视剧或者绘画等再现明代内容时服饰混乱不堪,甚至连一些研究历代服饰的专家以及考古人员在描述明代服饰时出现大量错误,影响极大。在目前,这些误解是导致人们无法了解明代真实情况的最大障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