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之舟 于 2017-11-17 13:08 编辑
上篇,跟大家分享了天涯神人对佛山瓷砖主流品牌体系的梳理。
童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这几个品牌我都见过,没想到他们是一家的?
反正我一开始是懵的,就像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伊卡璐,乍一看都是做洗发水的,还以为是竞争品牌,其实都属于P&G一家集团旗下。
下面接着说华东系瓷砖。
华东系瓷砖,其实是优于佛山瓷砖的。他们多为台资或者有外资背景,工厂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工艺标准,实际上比佛山的更为严格。但是由于产量限制,所以市场占领的份额比较有限,走的是精品路线。
代表品牌有: 诺贝尔、斯米克、冠军、长谷等等。 PS:话说我去马王堆看过第一个牌子的瓷砖啊,地毯砖什么的很特别,就是价格太贵了,以至于我不敢开口,要是当时追着店员问:你们这是佛山砖不?会被人笑掉大牙去吧! PPS:最后那个牌子的砖在08开过团购噢,原来是华东系的。 华东系瓷砖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和原料如色釉料等供应商更为紧密,色釉技术应用程度会更好一些。其他的成型设备包括工艺参数,和广东一线二线企业差不多,但是釉面技术特别是质检体系,比广东企业要更成熟一些。
比如说华东系瓷砖的色墨供应商基本都是Colorobbia,zimmer,Esmalglass-Itaca这种高端厂商。
诺贝尔瓷砖在中国有今天的局面,colorobbia的技术人员是功不可没的。而相比之下,广东除了个别做精品仿古砖的厂商或者是传统老牌企业的部分高端产品之外,包括三巨头在内,大部分都是道氏、大鸿、瑭虹、明朝、汇龙等国产厂商。
在釉面砖领域中(仿古砖、全抛釉、内墙砖、微晶石都属于釉面砖),釉面的技术是尤其重要的。
好的墨水和不好的墨水之间差距很大,成本差距很难计算,这就是为什么进口的砖往往都能卖出天价的原因。最贵的墨水堪比贵金属的价格,一公斤可以上万。比如西班牙进口的porcelanosa有一款产品就用到这种墨水。而华东品牌里的诺贝尔塞尚,和长谷瓷砖的高端产品,就很能体现优质墨水和普通墨水的差距。
另外一点,华东系的特征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平均水平要比广东系的更好。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色釉料的应用和开发。基本上华东系的知名品牌每个厂的调色车间都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设计师驻厂调色,而在广东能做到的并不是很多。金意陶和其高端品牌ICC都有做到这一点,另外有部分小型仿古精品品牌,也会有外籍设计师驻厂调色。
说这些太专业的东西也许有些晦涩,那么下面用两张图片来说明釉面砖仿古砖的好坏对比。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更正一下刚才的说法...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说法也许是不太恰当的,确切的说应该是什么是好一点的,什么是没那么好的,上无上限,下无底限,范围太大,这么说不太严谨。
第一张图是某宝上某店号称自然光拍摄的某砖近景图,第二张在某著名仿古砖品牌展厅实拍的地面近景特写---
大家可以看到:
第一张色泽单一,比较死板,只用了两种色釉用丝网施色,2个颜色通道,表面呈半抛光细砂状,墨水的用量比较少,500规格大概也就100多克的墨水,底胚原色甚至可见,没有什么细节描述,韵味比较浅薄;
而第二张目测使用了四种以上,包括红棕、少量钴蓝、柠檬黄的墨水(我只能看出来这三种,实际肯定不止),运用非接触式的喷墨的工艺进行重叠绘制,在施色之前使用效果模具进行压制,使得整个砖表现出来一种强烈的天然的时代侵蚀感,并且片片都不尽相同。同时四个以上的颜色通道叠加施色导致了很丰富的色彩效果。
综上所述,实际上排除掉胚体的话,好砖和没那么好的砖,主要区分就在于釉面设计效果了。所谓釉面效果,也就是决定你购买瓷砖本身最直接的目的-----装饰效果。同时,好砖和没那么好的砖,成本上的区分,也就区分在原料和工序上。
至于砖的胚体,是有区别,但是区别不会特别大。有很多卖家和经销商喜欢使用威胁式销售法,常见的就是“如果你买的砖胚体不好,就会如何如何如何”....想必大家都极其讨厌这种做法。
事实上,只要不是那种作坊式的运作或者是毫无质检体系工厂的出品,在稍微有一点知名度品牌之间的胚体物理参数对比,区别是非常小的。在使用当中,你就更体会不到什么区别了。 (以上来自天涯某神帖,作者不详,经楼主整理后分享)
还是那句话,一分钱不一定买的一分货,但一分货必须出一分钱,只要不过分贪图便宜,买的砖一般不会出大问题。
|